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尚小说网 www.asxs.cc,最快更新帝国最新章节!

    第六十七章 圣眷正隆

    欧阳修厌倦官场之说王景范早就有所耳闻,不过没有想到在面对面的接触后,欧阳修想要隐退的想法是如此强烈,这是他先前所未曾预料的。权知开封府这个职位对于一个大宋官员而言是仕途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水岭,达者愈发显达,败者则很难步入两相三参。不过欧阳修现在的声望已经足以让皇帝任命他参政知事的位子,而开封府估计也就是一个过渡而已,这本是皇帝对欧阳修的更为看重的信号,现在却因为欧阳修自己有感身体不济而力辞的主因。

    原本王景范拜见欧阳修一半是出于礼节,另外一半则是出于书院的需要,不过这些只是幌子而已,他希望能够借助欧阳修对皇帝的影响力谋求外任的机会。王景范肯定欧阳修明白自己的意思,只是不知为什么被他岔了过去,他也只好知趣的未在这个问题上再过纠缠,就算新的任命下来他身上的任何一个官职品流都不会超过四品,没有过四品这个坎就不会真正引起朝廷大佬的关注,自己的年龄有些特殊,估计欧阳修也想要将自己弄到馆阁之中雪藏起来,等过上几年放出来就不会这么引人注目了。

    既然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王景范也便知难而退:“老师,学生此次拜访老师还有一事相求。”

    “呵呵,若是某家能够做到必不会拒绝见复……”欧阳修似乎心情大好的说道。

    “再过三个月便是春闱大比,大宋学子都云集京师,然京师物价腾贵与寒门子弟不堪承受。老师也知道学生筹建的白沙书院供来京赴考学子寄宿。不过里面寄宿的人多了,一些日常生活物资也供给不上。除此之外这些考生也要在临考之前多做些准备。只是白沙书院名师甚少,也曾向太学和国子监延请名师。却是杯水车薪,老师乃大宋文宗泰斗,学生此次登门是来向老师求援的,希望老师能够出面联系一些名师前往白沙书院讲学。开封府调集的生活物资书院会按照市价购买,而延请名师书院也会有相应的薪俸奉上……”

    如果书中欧阳修小传记载无错,欧阳修应该还是这次春闱的主考官,这一科科举考试虽不及王景范丁酉科所录取的人才荟萃,但其中亦是发生了不少令人称道的事情。不过这些王景范并不在意,他所在意的便是能不能在欧阳修被任命为权知贡举之前。利用这一消息占取先机——在延请名师的方面因为有包拯的大力牵线加上白沙书院强大的财力,太学和国子监的名宿与白沙书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白沙书院常驻的名儒虽然没有多少,但每隔两三天都会有数个名师到白沙书院来讲学,甚至一些诸如胡瑷等名宿的讲学会引来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追随到白沙书院来听讲。

    京师开封人文荟萃,大宋的名儒除了少部分在各地的书院中讲学之外,绝大多数的名儒都在京师。欧阳修虽然为文坛泰斗一级的人物,但开封就这么一亩三分地,欧阳修能够请到的名儒绝对不会比包拯多多少。王景范所看重的是欧阳修本人,他希望能够说动欧阳修前往白沙书院讲学。当然开封府的事务纷杂繁重,而欧阳修自己的身体又不是很好,长期讲学肯定是不行的。对此王景范也不敢奢望欧阳修这尊大佛能够常驻白沙书院,不过只需要他来书院简单的讲一堂课那便是成功了。

    毫无疑问欧阳修是当今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只是两汉文风虽是在唐朝之时便有韩愈、柳宗元等人在积极倡导,但一直并未占据明显的上风。欧阳修的小传中对其评价最高的莫过于运用朝廷科举的力量推动古文运动,丁酉科科举王景范自己已经见识到了这番威力。虽然欧阳修本人受到了黜落举子的围攻,却于名望毫无损伤。但应考举子谁也不敢忽视古文文体的重要了。可以想象再过段时日欧阳修被皇帝任命为权知贡举,那参加下届春闱的考生就算心存怨念也不敢那自己的前途去赌欧阳修的铁腕。

    此时谁是下届贡举的总考官尚无定论。学子当中也是众说纷纭,蔡恕在拜访他时也是对此非常关心。王景范不可能直接告诉蔡恕欧阳修就是下届主考官,但亲自将欧阳修请到书院不管他讲些什么,至少这个姿态已经做足,书院中的考生若是还没有领悟那也就不用怪他了。

    如同王景范请求包拯一般,欧阳修毫不犹豫的笑着说道:“这没有什么问题!白沙书院供赴考学子寄宿这本身就是一件善举,这本是开封府的职责只是限于能力有限,白沙书院既然有求某家自当从旁协助……”

    王景范笑着说道:“若是老师能去书院讲学,那是最好不过,只是开封府事务繁杂,学生不敢奢求,只望老师能够百忙之中去见见这些学子,学生亦是心满意足……”

    欧阳修沉思片刻说道:“这有何难?某家应下了,三天之后某家自当前往白沙书院……”

    旁边的欧阳发有些担忧的说道:“父亲身体欠佳,还需慎行。”

    “春闱大比乃是大宋选材,书院里寄宿的学子都是大宋未来的栋梁,某家身体欠佳尚未到不能出门的地步,去见见这些学子亦是谋国之举不碍事的……”

    王景范听后站起身来一辑到地说道:“学生待这些学子先谢谢老师了!”

    随后王景范与欧阳修父子闲谈一阵之后便就告辞了,虽然想要借助欧阳修的力量将自己从馆阁之中脱离出来的打算落空,不过能够请到欧阳修去白沙书院讲学一次亦是达到了此行的目的。想来王景范留在馆阁于仕途并非是坏事,而且白沙书院这个根本他是带不走的,只有在京师的时候才会关照一二。馆阁任职期间也好多筹划一下书院建设,这于未来投子布局有益。

    随后的几天当中。王景范除了宴请过给自己发帖的那些馆职官员之外,还马不停蹄的拜访了富弼、韩琦、张方平、包拯等朝廷重臣。他的官职虽低但却是丁酉科的状元回京召对,到这些朝廷重臣的家中拜访并未遭到拒绝,相反还得到了热情的接待。

    其实从王景范在地方任职仅仅一年半便被召回京师皇帝亲自诏试开始,朝中权贵们便已经再度开始重视起他来。诏试之时王景范的出色表现更让朝中重臣为之侧目,当然前往各位重臣家中拜访也少不得一些考校,因为个人的侧重点不同,如富弼偏重于实务,对于王景范在蔡州治水和其主张在北方大范围开展淤灌增加良田数目缓解河道淤塞非常感兴趣;而韩琦多少有些注重学问;三司使张方平则对王景范淤灌的运作感兴趣;包拯则偏重于吏治方面。

    面对这些朝廷重臣,王景范对他们的问题都做了一一的回答。不敢说让所有人都满意,但至少在众人心中打上一个高分还是没有问题的。王景范年少成名虽是占了极大的便宜,年龄既是他的优点又是缺点之所在,正因为年轻行事不会让人信任,而王景范却是在蔡州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政绩,这才获得朝中大佬们的一致好评。

    当然王景范的名声算是起来了,不过也就到此为止,因为日后的馆阁之中不会有太多的地方可供他发挥,更多的是务虚——直史馆在太平兴国之前还与史馆修撰、判史馆事分撰日历。直到今天已经不参与修纂事,真的变成养士之所。不过馆职最大的好处便是有很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