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尚小说网 www.asxs.cc,最快更新帝国最新章节!

王珪脸上却有些脸红发烫,心中还以为欧阳修话里有话借机讽刺他一下呢。

    王珪瞟了一眼周围见那些考官才刚刚进门,心中才安定下来,暗想:“你欧阳永叔这么有风骨,就是不知道当年谁来阅你的卷,你当时又写得什么省试诗?若是这么有风骨还能被录上进士,那真是算你本事!”

    虽然心中有些腹诽,不过王珪却也没有将欧阳修放在心上,一来他经过十几年的仕宦生涯他已非那些一腔热血直指朝廷弊政的热血书生,什么风浪都见过,为人圆滑知进退无锋芒,就算欧阳修想要借此讽刺他他也能够咽得下这口气;而来他非常清楚欧阳修的为人,欧阳修说这话只是有些感叹这省试诗压制举子们不敢太过直谏,王景范这首省试诗过关是过关但却一点锋芒也无,多半欧阳修只是感到有些失望而已。

    欧阳修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心中也如王珪所推测的一般,只是感慨无论多么有风骨的才子在这科场之上也会做出如此媚上的省试诗来。欧阳修虽然与王景范未曾谋面,但是观其《中庸章句新解》和《大学章句新解》两书确实是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只是从两本书的序文中便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如两书的作者推测虽是寥寥数语但也有理有据总比那虚无妄言要好得多。尤其是去年腊月白沙书院分道台上王景范与太学主官胡瑷之间就两书的辩论,白沙书院专门出了专刊来刊载这一盛事的经过,欧阳修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更是渴望一见了。

    只是今天欧阳修一听说王景范第一个交卷出场,他便赶了过来想要看看被胡瑷等人誉为“经学大家”的王景范在省试上有何惊人表现。看过这份“仁字卷子”之后,欧阳修虽然觉得王珪的诗文对王景范的诗赋策论过于赞誉,但亦不能不承认诗赋虽有小碍,那《刑赏忠厚之至论》写得真是极为精彩,更为难得的是这篇策论并非是用时下主流的“太学体”写成,而是效法两汉古文而作,这更是称了欧阳修的心意。

    本来这篇文章可以根据考生对试题的理解来作文选择所需的题目,而王景范也仅仅是知晓苏轼的这篇科考成名文章的题目而已。不过他在科场中碰到这道取自《尚书》的策论试题,还是采用了这个题目来作文,想要看看在这科场上自己和苏轼之间谁更高一筹——据说欧阳修对苏轼这篇文章是极为推崇,甚至连苏轼的诗赋两道题的成绩都忽略不计将其推上了金榜。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今得复见!”梅尧臣用手指轻弹考卷,随后翻到第一页颇为惋惜的说道:“禹玉兄诗评仁字卷子颇为中肯,只是这诗赋……”

    韩绛用手指了指说道:“瑕不掩瑜!瑕不掩瑜!省试诗虽然有些小憾,然这赋文颇见功力,这策论更是了得,圣俞兄眼界太高,这份卷子即便不是禹玉兄所言的省元,但位列三甲是绝不成问题的!”

    王珪所作《仁字卷子》诗处处透出他对这份卷子的推崇,以至于虽未见到其他举子的卷子便认为这份卷子势必会成为省元的不二人选。现在看来欧阳修和梅尧臣只是不太属意仁字卷子的诗赋,韩绛却是非常赞同自己的。

    “天下又有几人作诗能与圣俞兄相比肩?子华兄之见才是慧眼!”王珪笑着说道。他自己也知道《仁字卷子》是有些夸张,但这份卷子实在是不错的,以他对欧阳修的了解,若是碰上了太学体所作的策论,多半是不会合他的意。在王珪看来这份卷子虽诗有些一般,赋可列上等,策论更是考虑到主考官的意图,而且言之有物可列上上等,这样的卷子若还得不到省元,那他真不知道该如何来面对其他考卷了。

    虽然众多考官对这份仁字卷子有诸多评价,但基本上都是非常看好,只是没有一个人会直接出言这份考卷的作者,知道归知道说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大家又议论了半天,不过王珪已无其他想法,《仁字卷子》诗文都摆在那里,他是坚决不会后退一步的。

    王景范是在王珪所主管的一房,是以王珪是这份卷子的第一阅卷人,至于欧阳修虽然权知贡举有很大的作用,但这第一个评分还落不到他这个主考官手里。王珪在这份卷子的背面工整的画了一个圆圈——科举考试卷子一般分五等,并且用五种符号来标示在卷子背面,每一个阅卷官都会以符号来标示这份卷子的优劣,并且附上自己的评语。

    显然王珪给这份仁字卷子给了一个最上等,并且不惜赞美之词来标示自己的态度——第一阅卷官的评语毫无疑问将会对后面的阅卷官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如果这份卷子的阅卷官所给出的评判成绩相差悬殊,这个不是官司的官司将会直接呈送到皇帝面前请求圣裁,任谁也不愿意在这上面栽跟头。王珪若是没有作《仁字卷子》诗肯定会根据欧阳修的口风评价来下菜碟,毕竟跟主考官对着干实属不智,欧阳修正是皇帝眼前的宠臣啊,可惜他已无路可退。

    小试官梅尧臣接过卷子在卷子背面王珪的评语左侧一行郑重的打上一个“尖”(形状类似三角形)——平心而论这份仁字卷子是非常不错的,虽然省试诗有些媚上之嫌,但赋、策论皆属上乘,尤其是策论颇有古人之风不似太学体艰涩险峻。梅尧臣自问若是站在这里做个拟试诗毫无问题,若是自己去考也无甚胆量去直言讽谏,诗做的有些不佳评个二等绝无问题。

    权同知贡举官韩绛接过梅尧臣的卷子,依次做了第三个评分“圈”。韩绛与王珪是同年,都是庆历二年的那科进士,不过韩绛可不会在乎欧阳修,他是已故太子少傅韩亿的第三子,他曾以萌补入仕但亦是很有志气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那届壬午科进士第三人——他那一科进士里面还有一个颇富争议的人物王安石,若非考官见王安石的考卷有犯禁之语否则他便是第一名。

    韩绛也是心高气傲之人,他的出身和骄傲使得他不用在乎绝大多数官员的眼色,在当谏官的时候就出面说要让皇帝为要讨伐侬智高的狄青配一个文人当副手。韩亿八子,韩绛兄弟居然有四个考中进士,灵寿韩氏亦是名满天下,韩绛认为这份卷子虽然没有王珪诗中说得这么好,但能超越这份卷子的举子估计连一只手就可以数的过来,尤其是后面的那道《刑赏忠厚之至论》写的是酣畅淋漓,评个一等毫无过错,至于能不能当省元就看这背面的“圈”有几个了。

    “欧阳永叔纠结开篇的那首诗实属不智,当年庆历新政亦是昨日黄花!”韩绛心中叹了口气……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