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尚小说网 www.asxs.cc,最快更新帝国最新章节!

水平,不过在王景范的眼中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细细品读之后说道:“这份奏章还是大人亲自抄写的好,以示大人对皇上的忠心。只是这字体要稍稍变一些,毕竟大人病重……总之,要让朝廷上下都认为大人已经病重无法承担任何官职,只有今天能够全身而退才可途他日卷土重来,至不济大人的赫赫威名不致被小人所污,家人安危儿孙前途也可保障……”

    狄青听后点点头,随后在书案上铺开专门写奏折的纸张,按照王景范的要求用虚弱的笔力来将这份奏折重新抄写一遍后感叹的说道:“某家也知这宦海风波诡异,心中时常警惕不已,但没有想到灭顶之灾就在眼前尚且不知,真是……”

    王景范在一旁宽慰道:“若是太平无事之时皇上与大人君臣相得自然不会被小人所离间,只是这京师于大人而言并非是久居之地,而朝中诸公嫉恨大人的人也不在少数,等皇上的病情恢复之后自然会招大人入朝。”

    狄青摇摇头叹息一声:“能避过此一劫,保全名节已是万幸,安敢贪图今后之事?某家六子,六郎尚幼人事不知,四郎五郎皆是弃武从文,当年韩公与某家同为枢密使,然则某家与韩公相比尚缺一进士及第,四郎、五郎读书便是望他们能够补某家心中缺憾……”

    王景范刚才也接触过四郎狄惠,虽然没有怎么深谈不知才学如何,不过狄惠接人待物还是颇有水准的,只是考科举对于一般读书人而言也是凭运气居多,有许多家学渊源的士子都在此困顿不得解脱,狄惠的前途还真不好说。

    “在下在白沙村购置了房产,打算在那里建一个书院,现在不过是先建好了房舍并且开了一所蒙学,在下本意是打算趁着这次朝廷抡才大典招募些有才学之士延聘书院。若是大人有心让四公子和五公子读书,不如让他们在书院中就读,读书人多些在学业上有何疑问也可以互助有无,总比在斗室之间独自苦读要好些……”王景范笑着说道。

    狄青有些惊异的问道:“白沙什么时候多出个书院?”

    “在下还没有这个声望来建书院讲学,只是刚开始多建房舍,朝廷抡才大典使得天下俊杰都云集京师,在下便是打算在其中延聘名士前去讲学的……”王景范笑着说道:“这场大雨倒灌京师冲毁官私庐舍无数,到时给了在下一个机会,反正白沙书院的房舍众多,招纳百十个举子暂住书院也是不成问题的,也许会有所斩获……”

    王景范这次回京师主要就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劝解狄青能够急流勇退避开朝廷文臣的责难;另外一个便是在来京赴考的举子当中招揽那些并不宽裕的举子前往白沙书院暂住,看看能不能从其中招揽些教书先生。王景范的名声还不足以聚拢人才,按照他的打算只有自己在科举考试中一战成名才有这个能力,至于著书宣讲学问之类并非不能而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就像他除了在渭州只有少量诗词在京师开封居然连一首也没有一样,这些都很容易成为日后的麻烦。

    狄青呵呵一笑说道:“先上书圣上等大水褪去之后,老夫也就回老家了,这四郎和五郎留在这里某家也倒放心,可惜六郎年幼等过两年再送过来……”

    狄青想通了辞官之事之后念头通达,狄惠和狄说两人才学有限,加上自己的关系也不可能为其他士人真正接纳。眼下王景范的书院虽然刚开始筹建,但让四郎和五郎留在那里说不定会有什么机缘,单单是凭眼前这个渭州王景范也足以让狄青动心——王景范的才学狄青看不出来,但这个年轻人的眼光和胆色还是少有的,狄惠和狄说比他年龄大些但也应该可以谈得到一起去,日久熏陶之下想必会有所成就。

    王景范想到前日宋端找到了苏轼父子在京师开封城外的一所寺院中寄宿便说道:“这次朝廷抡才大典前来赴考的各地举子当中有不少是大才,待大人这里迁居完后在下还要拜访几位蜀中前来赴考的学子。其中就有一家苏氏父子三人,父亲苏洵虽科举不中但文章极好,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更是了得,如若不出意外今科这苏氏两兄弟很可能会金榜题名……”

    从那本快要翻看烂掉的《全宋词》中,王景范对于这届科举格外的重视,虽然欧阳修到现在也还没被朝廷任命为主考官,但是宋端已经找到了苏氏父子三人,再一次应证了这本书中所记述的历史是没有差错的。这一届科举王景范虽然已经从个别人的小传中得知了试题,不过参加这次科举的人有不少来头了得的人物,后世传颂千古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六人中除王安石之外的五人皆在这次考试中碰头,除此之外曾布、章淳、吕惠卿等人都是这一届的进士,这些人可都是主宰大宋今后数十年政局的关键人物。

    王景范非常清楚如果书中记述无误的话,十二年后大宋就要开始在历史上颇受争议的“熙宁变法”,而这一届进士中的很多人将会成为那场大变法中的中心人物。按照《全宋词》中人物小传的记述,苏轼等人自然是正面的,而曾布等赞同变法的人就成了反面人物,甚至吕惠卿还在《宋史》中被列在佞臣卷中。

    不过就如同今日狄青所处的尴尬局面一样,王景范的父亲对他评价这些人物的时候对此并不以为然??——这本书是千年以后根据遗存下来的古籍编写的,前年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去世的时间那本书就错了。不仅是一些内容失实,连带一些人物的功过评价也有些武断了些,就如眼前这狄青一般——将狄青推向深渊的正是欧阳修,狄青虽然是病死但欧阳修绝对是脱不了干系的。

    随着王景范年龄的逐渐增长,尤其是这几年阅历的增长,虽然父亲对他而言依旧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当年父亲所说的在他心中也未必是对的。对于十几年后的那场对大宋影响至深的大变法,其中所涉及的那些人,王景范就更不会对书坚信不疑了,父亲生前的时候就曾鼓励他不要为别人的结论所左右,什么事情都要看好了再去做,甚至是正确的做法却因为办事的人方式不对而走向错误的方向——书中记载的吕惠卿、曾布等人到底怎么样还是需要他慢慢的去亲身体会,自己去判断是非。

    “哦?还有如此人才?还需先生为四郎五郎到时引荐一番,让他们两人增长点学问……”狄青说道。

    “那是自然……”王景范笑着说道,紧接着他似乎想起什么:“大人递上奏折后,皇上必然会派太医来,即便过了太医这一关,今后大人在老家也会受到些许关注,也许皇上会派内侍问安等,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大人不要心存惊惧……”

    狄青叹了口气说道:“这些某家省的!”

    狄青治家甚严,官至枢密使又是武人出身但是在京师开封的风评一向颇佳,从来没有传出什么子嗣亲族仗势欺人的事情来。本来狄青一家就准备要前往相国寺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这又改为去白沙村很快便能够准备好,不一会狄惠走进书房请示狄青。

    狄青看了一眼王景范说道:“四郎,一切听从先生的意思。”

    “大人,可以由在下义弟引领大人先回白沙书院暂住,四公子留下可以同在下一起去拜访几个应试的举子……”王景范说道。

    “四郎,你就随先生先行一步吧,这里有大郎和三郎不会有什么事的,以后你要多向先生请教,知道了么?”狄青说道。

    狄惠躬身答道:“是父亲!”

    当王景范走出狄青书房时,狄青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将拜访的客人都送到门口,他站在书房门前更多的像个老人而不是威风凛凛的战将。王景范回头望了望,心中不禁有种英雄迟暮的感慨:“不知自己要是真的迈出这一步,最终会不会如同狄青一般的下场呢?”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