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尚小说网 www.asxs.cc,最快更新南宋海上风云最新章节!

    张旭一听,是从福建官营作坊里面退下来的老工匠,顿时大喜过望。老工匠好啊,技术经验绝对都是过硬的啊。至于干不动重体力活,那又有什么关系,张旭只要对方进行技术指导就可以了。一般的活当然是交给年轻人去干了。

    两宋时期,虽然钢铁产业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钢铁产业的工人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在两宋民间富商林立的情况下,却也没有以钢铁起家的富商。这是因为自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政策以来,历朝历代的钢铁生产就被中央朝庭所垄断,即使一些王公大臣发现国营垄断弊端重重,但也一定要以政权稳固的理由坚持国营垄断。为了维持这种国营垄断地位,但凡民间出现一个技术较好的铁匠,就要被强征入匠户营。而在中国古代,包括宋代,一个工匠一旦被征入匠户营,那命运就极其悲惨了。那些掌握了最高超技术的人却基本上就是奴隶待遇。而且经常有完成不了生产任务的匠户全家绝望自杀的。

    所以钟四公子能够给他找来三个工匠,实在是费了极大的努力了。虽然是因为儿长大顶替自己而退休的老工匠。但对张旭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他根本没想过让那些老工匠亲自动手干活。

    当张旭给那三个老工匠头上安上技术总监,总工程师之类的头衔,并且把他们的等遇相比原小的提高了一十倍,还答应在铁作坊给他们一定的比例给他们技术入股,在铁作坊赢利之后,按股份分红。而且还不用亲自动手干活,差点把三个老工人给激动的晕过去了。

    在三位退休老工匠的指挥之下,钢铁冶炼厂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终于建起了一座高炉。没错,就是高炉,一座肚皮宽大,劲部逐渐收窄,外观有点像景德镇花瓶的宋代高炉。

    一般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为了赶英超美,全国号召大炼钢铁,到处建立高炉,把许多山上的树都砍了当作燃料。张旭老家就有一座山被砍成了秃头山。还把老百姓家里,铁锅铁铲菜刀锄头都拿去送进高炉去炼钢铁。而一个村里,或者说一个生产队就留下一口铁锅,百姓都去吃大锅饭。那些小高炉也就宋代的水平。而那些小高炉最后因为技术不过关,原料和燃料的缺乏,最后都不了了之。

    在股份的激励机制作用之下,三个老工匠像打了鸡血一股兴奋,涣发出了雄心壮志。最终,鸡笼史上第一座高炉,高四丈五尺,容积约为为15立方米,达到了这个时代之最,比同一时代任何一座高炉都要大。

    高炉造好了,接下来就是解决鼓风机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大问题。现代高炉都有专门的鼓风机与之配套。但在宋代显然不会有电动风机。那三位老工匠师傅提供了两种风箱供张旭这个大东家来选择。一种是踩踏风箱,外形看上去像手风琴,上下是木板,周围蒙着折叠的皮革,使用时人站在上面一下一下的踩踏鼓风。但张旭一听这上面要蒙着皮革,使用一久,就会老化,到时候来不及更换,导致高炉爆炸那可就杯具了,于是马上否决。还有一种是一个大木箱,上有活门,使用时,不停地前后推拉鼓风。这个比较简单,就是木箱太大了一些,就他了。整个高炉四面做了四个进气道,安放了四个鼓风箱,以提高鼓风效率。为了防止出现意外,还做了几个风箱以备用。

    在庞大的高炉外面,还用结实的木头搭建了独立的检修塔,以及用滑槽、滑车和滑轮组组成的炉顶进料系统。

    高炉炼出来的是含碳量高,杂质多的生铁,但是已经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